在线口才测试
首页
演讲资讯
课程安排
演讲口才
演讲技巧
演讲主持
成功心理
口才训练
妙语赏析
潜能开发
 重庆口才培训   重庆口才训练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沟通技巧 > 师生沟通 > 正文

师生沟通 德育工作之关键

文章来源:中国演讲口才网 点击数:1088次 发布时间:2013-11-23 字体:

摘要:沟通是一门儿艺术。一次成功的沟通,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。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。因此,作为一名教师,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,就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。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,双方都相互埋怨,并都在苦恼中,教师失望,学生伤心。其实,“通”则“不痛”,“痛”则“不通。通过沟通,能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,也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。
关键词:师生沟通   心理隔阂   改善障碍
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,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。教育问题,很多都是沟通上的问题。教育过程中如果缺乏沟通,那么学生的“心事”教师不明白,教师的“好心”学生也会不领情,结果就是双方互不理解,师生关系紧张,影响教育教学。
良好的师生沟通,可以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,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,也会让学生理解老师,信任老师,接受老师的教导。这种良好的沟通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,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。
现实教育中,师生沟通不畅的情况比比皆是。有的是沟通意识不够,不重视与学生交往、交流;而更多的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,尤其是同“淘气”的学生交流效果更是欠佳。所以,掌握与学生沟通的艺术,提高自己与学生沟通的能力,则是小学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。
一、师生沟通的前提: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
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隔阂,就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彼此感情上的隔绝、心理上的设防等导致的相互排斥、远离。造成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心理隔阂的原因通常表现在如下几方面:言辞偏激,工作缺乏冷静性;处理不公,对学生常有偏爱性;作风专制,工作常有强硬性;严而无度,要求带有苛刻性……因此,我们在工作中要想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,应做到如下几点:
(一)、爱护尊重,平等相待,培养责任感。
教师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,尊重他们的独立意愿和个性,应该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,从关心爱护出发,耐心开导他们。即使学生有不礼貌的行为与言辞,我们也应该克制自己,不说有损学生人格和尊严的话,应该让学生在道理和事实面前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。其次,教师应该用信任来启迪学生的心扉,和学生共同商讨班级的一些事情,积极地吸引学生特别是吸收那些后进生来参加班级的民主管理,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存在的价值。从教十一年来,我始终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。即使是当二年级的班主任时,我也是采取选举班委会的办法,把权力交还给学生,让他们觉得自己永远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员。2003年,我们班有一名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,整天的大错不犯,小错不断。课任老师经常向我打“小报告”,并且他还是校长室的常客,我也一直找他谈话,可以说是软硬兼施,但是始终不见效果。后来我借着学期初选班委的机会,走了全班学生的“后门儿”,让他当上了“行长”(教室里学生按行做,每行有十三四个人),好多学生包括课任老师都对我的做法,持怀疑态度,但是我没有动摇。半个学期下来,他有了明显的改观,上课不闹了,下课不犯错了。我们校长见到我就问:“你们班的某某同学呢,我怎么见不到他了?”其实,学生自己也不愿意犯错误,就看我们做教师的怎样引导他们了。
(二)、移情体验,相互认同,增进亲密感。
所谓移情体验,是指一个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,产生“同情”他人的情绪反应。因此,亲密的师生关系要通过师生双方的移情体验逐步形成。平时教师对学生亲切和蔼、通情达理,学生自然就会对你产生亲密感,乐于接受你的教导,并且采取同教师接近的态度,形成认同,也就能按照教师的要求,以教师为榜样去行动。
(三)、适度要求,目标激励,产生愉悦感。
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,他们的认知能力、情感体验或行为问题就各不相同。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善于发现、了解他们的各方面的特性,对他们的心理需求做出响应,提出适当的学习期望,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,从而使他们的潜力得以发挥。首先,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适度,也就是说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,经过一番努力能够获得成功。其次,指导学生设置自我追求的目标,尽早激发他们自求完善的志向。在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时,一要注意围绕集体目标来设置个人目标;二要注意目标的吸引性和诱导性,使学生乐于为实现目标而奋斗;三是目标要有阶段性,既有近期目标,也有中期目标,又有远期目标,远近结合,循序渐进;四是注意目标的期限性。目标一经确定,就要以顽强的毅力去努力完成。这样当学生“个人努力的结果”与主体意义的联系具有“可信性”,主体意义对需要满足具有适宜性时,集体目标对于个人就具有了真正的动力。因此,适度的要求、积极地目标激励,就会使学生不断的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感觉
(四)、丢弃说教,双向疏导,增强认知感。
当今学生思想活跃,逆反心理强,自我意识强烈,向师性减弱。作为教师,尤其是班主任,课堂上是知识的传授者,课下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。实践证明,班主任如果对学生热爱、同情、平等相待,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,他带领的班集体就是团结友爱的集体,他就是学生的朋友,学生就会对他无话不谈。当然,师生关系不能完全由感情支配,更不能为了取得学生的支持而无原则的迁就他们,教师作为学生的朋友时,决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,也不能以教育者、管理者的身份自居,我讲你听,我说你服,不给学生提出异议的机会和时间。其次,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就他们感触很深的问题展开讨论,师生共同分析探讨、比较鉴别、择优弃劣,形成良性循环。这样在师生的双面交流中,创造民主合作的教育气象,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认知协调感。去年十月份,一连几天我在下班路上,都会遇见我们班的几名男生,我就怀疑他们没干什么“好事”(因为我们要比学生晚走近两个小时的时间)。后来,经调查他们每天放学都去附近的台球厅玩儿。得到确切的情况后,我并没有像平时那样,把他们几个请到办公室,狠狠地批评一顿了事,还要在班会上通报批评。借助周一班会的时间,我组织学生们进行了“我的时间我做主”的主题讨论,重点围绕课余生活进行了讨论。开始时,那几名学生还一言不发,后来他们也畅所欲言,各抒己见,谈到了怎样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。会后我把知道他们去台球厅的消息放了出去,第三天,那几名同学主动找到了我,向我承认了错误,言语很诚恳,并且对我的做法表示感谢,没有通过班会批评他们,给他们留了面子。
二、师生沟通的基础:改善师生之间交流的障碍
教师只有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,懂得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,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,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、理解、尊重、彼此接纳的关系,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接受。反之,在师生关系中,如果学生自卑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觉得自己不被理解,不被信任,则无论学生平时多么喜欢,也不会对教育产生热情,不会对学校产生好感。
(一)、用童心与学生交流。
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时代,童年的印象对于一个小学教师来说,是一种很珍贵的财富。小学的思维发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。教师不能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,这样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幼稚的,那些新颖、奇特的东西都会被否认,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。在课余时间要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,玩在一起,主动接近他们,设身处地,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,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,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。作为成年人,我们经常会觉得孩子的想法很天真,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,我们总是会问一句:他们是怎么想到的呢?其实,我们回首童年,我们也经常的用自己一些“新奇的想法”,把家长、老师气得发疯。换位思考,你会发现孩子的一些想法,很值得我们思考,用儿童的心态与学生交流,你会成为孩子永远的朋友。
(二)、善于捕捉沟通时机。
儿童的情感体验与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。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。得不到满足,便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。当学生最需要爱护、理解和引导的时候,也就是师生感情沟通的最佳时机。
所以我觉得当学生陷入某种困境和心理上的困扰时,教师要抓住时机,及时的给予帮助,学生会产生一种“报恩”心理,自觉改正错误。当学生在学习、生活中对某种愿望强烈、并迫切希望成为现实且合理的情况下,若能及时给予满足,则有利于学生改正缺点,增强自信,促进成功。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有成功的潜能, 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,差生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成功。当他们在某方面有进步,取得成绩时,我们就得及时给予肯定,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,并继续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。以前我们班里有一名叫杨磊的同学,平时学习还不错,小学升初中的水平测试成绩也非常好。但是升入初中后的一段时间按,通过与他的班主任和其他的学生了解,他简直就成了一个“另类”,不求上进,每天得过且过,可以说是荒废时日。渐渐地,我了解到了:原来,和他成绩不相上下的学生,都考入了我县城的重点中学,他也想去,可是后来由于家庭原因,他没实现自己的愿望,心灰意冷。带着失望就近上了乡里的普通中学,开始了他玩世不恭的学习生涯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有些着急,利用休息的时间找他谈话(我们小学和中学只有一墙之隔)、聊天,关心他的许多琐碎的小事;然后利用一次适当的机会,我和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谈心,帮他分析了自身存在的问题,恳切的指出要想救自己首先要下定决心,而且用赏识的态度告诉他,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。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!这所学校,虽不是重点中学,但是每年都有好多学生考进重点高中,关键看自己的努力与付出。以后我不仅找他谈心,还和他的中学班主任取得联系,共同对他进行帮助和鼓励。三年的奋斗,转眼中考结束,他以年级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县城的重点高中。这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:“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在友好的、毫无拘束的氛围中。”当你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灵,从了解到理解,到交心,那教育就能达到最佳的效果。
(三)、积极聆听的好处。
当学生犯错误时,很多老师习惯于采取批评的教育方法。我们前面也讲过,这并不是最正确的方法,也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。要使问题得到本质上的解决,教师还需学会聆听,只有积极聆听孩子的诉说,老师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与愿望,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切入口,走进孩子的内心,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在师生的沟通中,教师一般处于主导地位,因此在倾听的同时,应该主动地制造各种互动的机会,比如说适当的提问有利于沟通的进行,但是提问的方式很值得注意,教师一般都应提开放式问题,因为这类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,回答没有固定式,让学生有更好的发挥空间,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。比如,“你喜欢我们的班级吗?”这样的问题就具有局限性,学生唯一的回答就是“喜欢”或“不喜欢”。如果换个角度问“你喜欢我们班的哪些方面”这样学生的回答和与教师沟通就有更大的空间。

本 新闻共2页,当前在第1页  1  2  
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
更多

扫描微信号即可免费试听口才训练课程

口才微信号关闭